欢迎访问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!

信息中心

信息中心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信息中心 > 正文

聚焦东山会议:四场报告纵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

时间:2006-08-17   来源:学校网站    阅读:

聚焦东山会议:四场报告纵论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


[ 2006年9月7日 ]

5日上午,研究生院、经济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、管理学院等四个单位的领导围绕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问题,在主会场先后作了大会报告。副校长吴世农主持了大会报告。校领导和“东山会议”全体代表听取了报告。

研究生院副院长郭祥群作了题为“以观念、机制与管理创新,促创新性人才培养”的报告。

郭祥群就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,提出了16个具体问题分别加以阐述:

研究生教育在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战略重点。

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问题,一个由规模迅速扩大与培养观念陈旧、教学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引发的问题。要突破传统的“师徒”模式,应做好“学校科技组织”、“教学组织和运行机制”、“培养环节”三个方面的“优化”。

关于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问题,研究生培养的非线性属性决定不同的学科应容许差异,同一学科也允许分类培养,博士研究生主流是高层次研究型人才。

研究生教育投入结构优化,研究生资助机制优化,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与学校人才队伍建设,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,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心下移与管理队伍优化,创新性人才培养所依赖的导师队伍建设,研究生培养国际化,创新性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,体制与机制创新,研究生招生机制优化,学术道德,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,信息化管理建设等问题。

为了论述的充分,研究生院还向代表印发了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调研报告,里面包含各种数据。

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以“经济学教育的现代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”为题,报告了经济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缘由、举措和成效。报告指出,经济学院把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,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。在研究生入学考试、培养方案,课程体系设置、硕博连读生选拔、考试及论文评审制度改革等方面,进行了积极探索。

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圣彩以“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说起……”为题,畅谈了他对创新(creativity)的认识。他罗列了美国对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,谈到了我国教育的系统问题,然后导出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问题。他摘引一位美国学者对一群教师和学生关于“创新性与教育”的观点,这些观点和林圣彩的分析给代表们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
管理学院院长翁君奕以“如何建立和强化原始创新导向的管理学术人才培养机制?”为题,报告了我校管理学科博士生教育的改革探索。报告指出,管理学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研究人才,而硕士生小部分属研究类以与博士生培养接轨,大部分则强调实际管理技术和技巧的训练,可以“批量”培养。报告说,需要说明的是,急功近利的培养方式是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的,创新研究需要时间和艰苦卓绝的努力,这是一个严峻考验。

四场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。下午,各小组代表结合本单位实际,进行了热烈的讨论。

(卢明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