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度东山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,于9月6日下午闭幕。校党委书记王豪杰做总结报告,15名代表还进行了大会自由发言。大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,达到了“提高认识、统一思想、转变观念、谋划未来”的预期效果。闭幕式由校长朱崇实主持。
王豪杰书记在报告中旁征博引,以生动的故事和案例,从更新教育观念、转变培养模式和优化人文环境三个层面,深入浅出地畅谈了自己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。
王书记指出,“创新型人才培养”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,也是本次“东山会议”的主题,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,首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。
王书记别出心裁地为与会者讲了三个故事:“树上有10只鸟,开枪打死一只,还剩几只?”,对这个脑筋急转弯,美国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五花八门,出人意料,而中国孩子只用3秒中就异口同声说出了“标准答案”,幽默笑谈间引发了与会者对东西方文化和教育观念的碰撞的深思。王书记还解读了近来红遍大江南北的“易中天现象”,说明潜能的极致发挥和释放,将会成就大事业,给人以惊喜,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加以引导、发掘,使之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。而美国“梦七”在世锦赛上的落败,则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“创新——先进——落后——再创新——再先进”的永无止境的过程,要与时俱进。
在谈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时,王豪杰书记说,听了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精心准备的主题报告,既感到欣慰,也有些忧虑。特别是邬大光教授关于本科教学状态的31张图表和郭祥群教授提出的我校研究生教育的16个问题,发人深思。
王书记说,邬教授的“教学状态分析”侧重于课程设置,其实比课程设置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。他引用耶鲁大学校长雷文的话说:“教学方法比课程设置更重要。鼓励学生质疑教授的权威,积极参与讨论,改变作业和试卷的形式,鼓励独立思考,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有效手段”。
王书记还提出,比选学生更重要的是选教师。优秀的教授在哪里?一流教师除了引进,更在于培养。“一流教师的出现在于‘细水长流’式的培养,并与学校发展的战略构想密切相关”;“要善于发现,然后通过分类培养,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基础上有所发展,这就是培养的内涵”。
王书记指出,要培养创新型人才,就要优化人文环境,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:要大力宣传追求真理、培养人才、繁荣科技、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;要大力倡导勤奋学习、勇于创新、潜心研究、严谨治学的良好校风;要建设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、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;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,坚决克服和摒弃学术浮躁;通过科学、系统的制度设计,积极探索完善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相结合、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相结合的有效机制;要努力营造民主、宽松、开放、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。
最后,王书记说,新的学年即将开始,希望大家把“东山会议”的成果带回学校,指导实践,共同为更好、更快、更多地培养创新型人才、早日实现我校的奋斗目标而努力!
(宣传部 王瑛慧)
|